楼市到达临界点,考验政府的时候到了!
阅读:3320 2020-11-30

640.webp (1).jpg

11月11日,在所有电商品牌加入双十一购物狂欢时,四川省自贡市发布了一条普惠购房者的消息:

 

对购买首套或二套住宅小区住房的人群,予以分类补贴:

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和抗疫得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工作人员,补贴400元/㎡;

其余人群补贴200元/㎡;

购买二手房的,契税总额的50%给予财政补贴。

同时,以个人名义购买住宅小区一手车位车库,财政补贴3000元/个。

这个政策,可谓是撒钱刺激买房欲望。

 

炸天团连线一位在四川房地产行业从业多年的人士,其所在的房企年初爆出220亿信托违约和裁员的消息后,今年4月已经正式完成易主,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推进,包括更换项目总承包商,更换商管团队等。

 

他叹了又叹:“除了个别城市,四川现在是二三线城市全线崩溃,开发商为了去化打价格仗,大家都是挨着成本价在卖,结果却是量价齐跌,市场是真的不行了”。


联想到前段时间发生这片土地上的事,如蓝润地产信托产品逾期,绿地债务暴雷等。该人士直言:“目前在这边的房企除了新希望,还没听说有谁不难”。


四川楼市,远比我们想象的差!

救市,迫在眉睫!

就比如自贡,400元/㎡的补贴,按照当地的房价已经相当于是九折优惠了,目前自贡下面其他县城都按照这个比例在执行。

 

效果好不好,却很难说。

 

毕竟放眼四川,如今唯一能称得上过得去的,只有天府之国成都了,然而因为限价限购,目前8000万四川人成就的成都,也越来越难。

 

01

 

四川的省会成都还勉强能扛,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却扛不住了。

 

11月19日,哈尔滨出台了14条救市政策,内容包含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对居住用途的公寓给予住宅同等的政策支持,鼓励开发商降价促销等等……

 

因为有的救市政策太离谱,比如“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年龄由原来的55周岁调整到60周岁”,给予公寓产品住宅待遇等。

 

大概是害怕一政策出来便会被锤死,哈尔滨做了点处理:

 

这个文件是近期将印发。

 

无怪哈尔滨的救市政策生猛还奇葩,因为从今年5月起,哈尔滨就蠢蠢欲动救市了。


之所以研究了好几个月才出手,大概是因为一怕刺激不够瞎忙一场,二怕水花太大请喝茶后沦为政策一日游。

 

今年哈尔滨楼市实在是惨不忍睹,易居数据显示,从年初以来新房成交价从1.3万/㎡降到1.0万/㎡,成交额从以前的月均77亿跌到今年的月均44亿。

 

这些年,东北人口持续外流,东北财富持续外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窥一斑而知全豹,哈尔滨楼市,能反应出整个东北楼市的情况。


02

 

说完西南和东北,我们再看中部。

 

抛去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武汉,我们来看与武汉同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

 

9月份,关于河南楼市沸沸扬扬的消息是,由河南房企大佬建业胡葆森和正商张敬国牵头,三十多家房企聚在一起,结成“不带头降价联盟”。

 

抱团开会提倡不降价,往往说明市场已经在大面积降价了。

 

新房供应量有增无减+去化不好+调控影响,从2017年开始,郑州的楼市已经横盘4年了。


今年以来,主城区和新区的价格分化越来越明显,新区已经由去年的偷偷摸摸降价,变成了降价15-20%才是标配,有甚者与前几年开盘价比,降价幅度高达40%

 

说到中部,就忍不住提一嘴全国楼市调控优秀生长沙。

 

长沙对开发商是实打实的狠,除了限售限购,长沙还限利,明文规定开发商的利润率只能在6%-8%这个区间。

 

因为对开发商太狠,开发利润太低,去年震惊全网的“塑胶人工湖”就发生在长沙。

 

今年长沙是什么情况呢?房票越发少,新增供应量大于成交量,去化难,价格持续阴跌。

 

市场上有人做过统计,今年长沙约有98480人有购房资格。


但截止到10月底,湖南中原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前10月的长沙内五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段整体套均面积约127平,折算下来已经成交了63937套房源。

 

这也意味着,在新增供应大于成交量的情况下,以及庞大的库存下,长沙的开发商得卯足了劲儿去抢夺市面上的稀缺客源,才能完成部分去化……


03

 

接下来,继续看北方和南方的情况。

 

直辖市天津,因为教育资源丰富,又靠近北京,可称得上是整个北方的学区房。


但是从年初起,除了重点学位片区的学区房,天津楼市早就拉开了降价大幕。

 

天津静海团泊的楼盘,今年整体降价幅度都在30%以上,一些因为受疫情影响,想多降点回笼资金的开发商,因为降得太狠接近50%,从而被有关部门约谈。

 

资金紧缺,却在“不得恶意降价,不得攀比降价”的行政干预下,全天津的开发商唯有把希望寄托在放开限购身上。

 

也因为望眼欲穿,太想有点风吹草动去刺激楼市实现去化,才会有“天津将放开限购”的谣传。

 

别看深圳前几天才有一万五千人缴纳350万保证金,参与1000多万一套刚需盘的摇号选房,南方的局势也不理想。

 

8月,继广州番禺、白云两区相继出台人才细则后,荔湾区也出台人才绿卡制度,放大到整个广州,就是市区研究生买房不限购,近郊本科生买房不限购,远郊,如增城、从化等,则完全放宽了。

 

打着人才的幌子放开限购,背后还是因为广州的房地产行情不大理想。

 

当然,广州核心区域的房子,比如珠江新城,一直是上涨的。若楼市只看一个城市的核心区核心地段,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从前十月的成交来看,比如增城,今年网签均价低于2万/㎡,比2019年下降了3.6%,其中降幅最大的派潭板块,降幅达22.4%,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讲了。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香港。

 

日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从11月26日开始,撤销执行了7年的“非住宅物业双倍从价印花税”。

 

将时间拉回到一个月前,10月香港刚刚宣布搁置开征“一手楼空置税”的想法。

 

看来,受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下,香港楼市也开始出现了实质性的松动。

 

以上,炸天团选取的样本,都是一些省会城市、直辖市,还有特别行政区。

 

如果还要列举,那就更多了。比如:

 

青岛即墨区的降价维权;漳州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屋销售压力,召开了房地产座谈会,商量如何从政策上予以配套支持,促进去化等等。


04

 

去年最流行的,莫过于美团董事长王兴说的那句:

 

2019可能会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今年同样适用。


直到现在,大部分房企都还没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就迎来了史上最严的“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政策,接着又迎来了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


市场下行,去化难回款难,外部融资环境越来越紧,房企,真的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

我们知道,房住不炒下,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事关民生和发展,如果为了刺激市场导致“房住再炒”是万万不行的。


特别是人口净流入的城市,限购的口子一旦打开,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楼市趋冷时,我们看到:

 

有地方如长沙、郑州,还在静观其变,看开发商有多能扛;

有地方如广州,悄咪咪降低人才购房门槛;

有地方如天津,害怕开发商降得太狠,为稳住房价,选择用行政干预,抑制住市场正常发展。

 

而人口净流出的地方,因为楼市和股市一样,都是买涨不买跌,地方政府的选择不再是救和不救,而是怎么救的问题。

 

救,如果不用一些刺激手段,从需求端进行刺激,房地产交易下降和市场萎缩,势必会引起整体经济螺旋式的下旋压力,以及就业、收入,消费和投资的下降。

 

这些地方政府,只能如驻马店那样,勇敢的站出来,从公积金和首套房首付上面做文章,又或者如哈尔滨,两难之下选择率先捅破窗户纸,鼓励开发商打折降价销售回款……


救?不救?怎么救?因城施策下,考验各地政府应变能力的时候到了!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行业从业者们都在积极地应对变化,探索破局之路。我们看到,通过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调整商业模式、拓展新业务是不少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抓手,也是各级政府引导与刺激政策的重要落脚点。
2022-03-21克而瑞科创 土地政策 科技  阅读:4350
中国地产行业诞生以来,从没有这样的风雨飘摇、黑云压城。近几个月来,如同鱿鱼游戏,每一周都有一两家开发商轰然倒下,行业陷入一个股债双杀的螺旋式下降过程。近期中央看到问题,政策表态要维稳行业,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是否政策转向了,地产春天又要来了。要放弃幻想,地产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是一个冰河期与寒武纪,不会再有春暖花开,要做好漫长冬天的准备。
2021-12-29旭辉集团 土地政策 旭辉  阅读:5753
2020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宏观环境和房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加之房地产严控措施不断升级,作为资源与能源利用主要载体和空间打造主体的房地产品牌企业积极调整发展节奏,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打造安全、健康、高效的绿色品牌体系,助力企业重塑品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本文对有利于房地产品牌企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和利好因素进行梳理,以期对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2021-10-13中指研究院 土地政策  阅读:3947
是的,如你所看,近期,楼市调控从未如此密集。
2021-08-13米宅 土地政策  阅读:4970
在各种政策持续收紧下,房企融资规模大幅下降,政策推进下房贷集中度管理成效初显,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创历史新低,从政策调控的稳定性、连续性来看,下半年融资环境将维持收紧态势。
2021-07-09丁祖昱评楼市 土地政策  阅读:4208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